我行我素的女流作家
月ヶ洞きらり(仅在续编登场) CV:手塚りょうこ
年龄:29岁
身高:161 cm
体重:55 kg
三围:B96 W60 H89(G cup)
出生日期:5月5日
血型:B型
喜欢的食物:烧米饼
讨厌的食物:芹菜
大学期间初出茅庐的美女作家。
以处女作「プロセッサー」(注:Processor)摘得四叶草新人奖。
甚至被电影化,风靡一时,此后亦相继推出热门作品。
我行我素自由奔放的的性格,以不与同一男人二次共寝为信条。
「我——讨厌冗长的前戏。速速进入正题好吗?」
以看穿真相的影视作家为志愿
環円
主人公的朋友。
立志成为电影导演的热血青年。
以纪实文学流派为目标。
希望传递隐藏在现实中的真相。
「我——只相信这双眼睛所看到的」
外设发烧的IT宅
田島賢斗
主人公的朋友。
视IT杂志为生父,重度的外设宅。
虽然拥有引以为傲不计其数私人定制的最新IT机器,但无论哪个都功能过剩,往往无法熟练使用。
「在这个信息化时代——私密是藏不住的」
本作主人公
黒野奏汰
学校编
主人公。
隶属文艺部的2年级生。
悠哉悠哉地看书享受学校生活……
这样不动声色地吸引周围注意的同时,实际私下怀着写小说的梦想。
尽管每天暗中写作,目前远远尚未完成。
在车站附近的书店「BIBLIO CAFE」打工。
喜欢机车,前些天刚说服双亲买了新车。
续编
25岁。
在中小型出版社「四叶草出版」工作的新人编辑。
虽然大学时代应募小说新人奖等理由,坚持着创作活动,但发觉自身能力有限,走上了编辑的道路。
负责面向蓝领的周刊「实话NOW」。
深感理想与现实的落差,最近业余写的小说亦进展不顺,开始对工作失去兴趣。
热门评论
全部评论

刚刚打完学姐线,感觉真是有点东西不吐不快。
学姐线前3/4的内容都是发糖的日常,最后1/4情况急转直下,学姐病发直接领便当。然后男主又像灯华线一样拿到恩底弥翁,否定了过去的一切挽回了学姐的生命。在新的世界线下两人相逢于恋钟前----然后一切戛然而止。。。
首先,学姐的身体情况这块儿的设计就非常缺乏合理性。如果时间尺度相对比较短的情况下,比如三四个月甚至一年,我认为女主能瞒得住都算得上是比较合理的。但是两人朝夕相处6年了男主还一点儿没逼数着实有点离谱了,这还是在男主明知学姐曾经花费1年时间出国看病的情况下。按正常人的逻辑在学姐看病那1年里周围关系比较亲近的人都会对情况有个大致了解,而不是到7年后才恍然发现她身患绝症命不久矣。。。
然后就是恩底弥翁,这玩意儿在灯华线还是比较有SF味的,让我一度有点石头门的既视感,在灯华线剧情中期后期确实也有着明显且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学姐线完全就是粗暴的【机械降神】般的存在,全程没啥参与感就最后突然出现强行扭转BE。说实话如果没这个恩底弥翁存在我甚至都打算忽视掉上一条恋人同士朝夕相处6年不知道对方身患绝症的问题----这个逻辑设计虽然很让人无语,但是比起学姐线的恩底弥翁来说,又好像不是那么让人无法接受了。
再说男主使用恩底弥翁的方法,就更让人难受了。我此处无意说该怎么怎么用,只是想说剧情设计中男主的使用方法是【庸才】都能想出来的,平庸且大众的,缺乏惊喜与闪光点的【下策】。本来恩底弥翁可以是个非常不错的剧情推进与展开的手段,我本身还期待着编剧的脑洞能搞出什么不同于灯华线的奇妙玩法,但在这里却完完全全变成了强行且生硬的转折剧情的工具,纯纯是为了被使用而存在的道具。我个人认为学姐线在使用恩底弥翁前的剧情能给8分,后面只能给5分,非常的虎头蛇尾,对整个故事造成了非常大的破坏,让之前不那么让人如鲠在喉的问题都变得非常令人不快,纯纯的缺陷放大器。
最后就是戛然而止的剧情了。。。男主否定与学姐的过去让学姐的生命获得延续,从物理上看结果是好的。但是我个人玩完感觉这种选择无异于把【6年间相濡以沫的两人】给掐死然后就结束一样,完全没有再后续展开了。玩完别的纯爱作品大多都能让人心里感觉暖暖的,但是学姐线玩完真的感觉心里空落落的,好像不存在GE与TE,只有一个NE一样。
银遥给我的感觉像是喝一壶带回甘的茶,这作玩到现在让我觉着在吃一块儿带刺的鱼肉。。。
楼上发售日都没公布就已经知道是渣作了啊,厉害厉害( ͡° ͜ʖ ͡°)我寻思前作银遥虽然不神但也没烂到让您见社识渣作的地步呀
最后谈谈我认为最好的学姐线。
各位应该都知道夏目漱石的典故,也就是那句“月色真美”,寓意着日本人的爱意表达方式应当更婉转含蓄的意思,而我认为学姐这条线真的就是把这一切做到了最好,这条线也是和月亮关联最紧密的一条,甚至更可以说是toneworks一如既往的恋爱感升华后的理想姿态。
学姐的学生剧情我个人是觉得很平淡的,就像银遥那种加了糖的白开水一样。你除了能看出男主是绝世好男人和学姐的书虫本质之外,剩下就是满满的文艺气息,满满的文学少年和文学少女之间的僵硬恋爱感,几乎看不到什么其他有意思的点。
但学姐的形象是典型的书虫文学少女——这种说法其实并不贴切。
她沉浸于书的原因其实更多是因为身体缺陷导致无法直接接触这个世界,所以才会退而求其次的疯狂从书本上,从他人的描写中去获取陌生事物的情报。是男主亲手拉着她,带着她体验了这个她充满好奇但却无法触碰的世界。
这就是她爱情的起点。
出乎意料的是,这个情感塑造过程的平淡并不是减分项,而是剧情需要。
打过学姐线的人都会知道理由,因为这就是学姐渴望的“普通”生活,在我们眼里平淡无聊的日常,在她眼中就会变成本来没有机会触碰到的,难以忘怀的回忆。同时这份平淡的回忆,如果在游玩过程中好好的记在了脑中,后面就会因为命运的诀别变得越发珍贵,又或者说变成一颗催泪瓦斯。
——那就是学姐的去世。
说实话这个过程一点都不突兀,而是循序渐进的事件进展,甚至剧本中也有过直接的警告。虽然在学校剧情时的警告估计没几个人能想到,其严重的结果会导致到after的诀别。
但我在这条线的感受是越往后推进,就越能感受到幸福过头的违和感和愈发不舍的情感联系,因为我是最后推的学姐线,在之前经历的after剧情中学姐是一个活蹦乱跳的形象。但时间线那是8年后,如果学姐真的身体有严重缺陷,显然学校剧情中一年就从德国回来一定有蹊跷。
果不其然,剧本也是刻意在月下露天温泉的感情升温到最高点后开始急转直下,适时的塑造出一个过山车式的情感落差。
原来学姐因为对治疗失去信心,与其让生命在医院里结束,不如提前回来多陪陪男主,留下最珍贵的回忆再幸福的逝去。接着就是医院告白,众人协力求婚,男主帮助她写下最后的作品,学姐安然逝去,留下众人难以释怀的悲伤和男主心中的空洞。
到这里为止,我觉得这条线大概是合格线高一点的水平,毕竟大风大浪也见多了,如果在这里的剧情一下子转到了男主利用手机改变过去,学姐复活,那我也不会给出这么高的评价。
但它没有就这么直奔主题,而是利用两样媒介开始了记忆的回溯灵魂的考验
——日记和信件
我一开始是真的是忽视掉这个元素了,这可以说是学姐线最灵魂,最核心的人物表现方式。学姐真正的内心是非常脆弱的,她只是强迫自己坚强,这样才能鼓起活下去的勇气。而学姐内心的情感表现,除了偶尔的几句自白也没有特别提过,进入after后她只要能和男主在一起,就是满足的,幸福的,也就无从进一步描写。日记作为她生命历程的完整记录,完美的表达出她从过去到现在的情感变化,还有心中那再也没有机会亲口说出来的话语,这些在BGM和学姐静谧舒缓的语音下显得是那么的神圣。
作为一个怀念催泪的片段,这无疑达到了一个极高的水准,也没有破坏角色本身的塑造和剧情的连贯感,让人进一步了解学姐内心的同时,也不会觉得这份悲痛过于僵硬拖沓,一切都是那么自然。最后在咖啡馆内朗读学姐的最初也是最后的作品,成了这部分真正的点睛之笔。
如果说上面记忆的回溯带来泪水,那紧接而后的灵魂拷问则是带来无法容忍的罪恶感,看着那封信,仿佛觉得自己是个不应该存在的人。
那封信代表了学姐活下去的机会,而她却因为沉浸于幸福的日子抛开了那份机会,这无疑表示是男主间接导致了她的死亡,这对于玩家来说都是一个不太能接受的事情。
那这个剧情的存在意义是什么?
其实很简单,那就是体现爱情的价值,同时增强悔恨感引出放弃美好过去的决心。
如果没有这段剧情,学姐能不能活下去其实是一个未知数,谁也不知道呆在德国就一定能活下来,那就无法体现出“学姐为了你阴差阳错中放弃了生命”这个概念,爱情也就无法上升到生命的价值层次;同时男主只会有对于命运的不甘感而已,改变过去的作用也不会上升到“放弃一切回忆就能保住学姐”的层次,顶多只是尝试罢了,一次不成功难道还能菠萝菠萝蜜吗?那自然不是本作的元素,重试的机会,一次就够了。
这之后适时的插入和过去联系的手机要素,再加上男主机械式发出“会后悔啊”的消息,结合那段文本将悔恨和决心上升到令人动容的程度,我觉得是非常成功的一次剧情助推。
——你消耗生命和我共塑爱情,我牺牲一切换回你的未来
如果说日记那段是细腻,罪恶感这段是大胆,那结局一定是浪漫了,那是雾一般的浪漫,美得令人窒息。
“月色真美”,不过如此。
穿越时间和空间,当过去被现在覆盖,沧海桑田,物是人非。
只因为另一片时空中未能达成的约定,二人在命运的指引下月下相见。
展望灯塔的少女,守望恋钟的少年。
那一轮高挂在天际的蓝色巨大月亮下,二人不约而同的泪流满面。
夜幕中,饱含着无数情感的泪水折射出令人心醉的温柔光芒。
没有山盟海誓,没有甜言蜜语。
“能告诉我吗。那个故事的后续”
“也许会很长”
“没关系,现在我们有着充足的时间——”
过去和未来共通的原理?改变后的记忆是否存在?这些早就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
——少年少女,现在于同一片夜幕中,同一轮月色下,描绘着属于二人的未来。
只有一道月光,不知多少心声。
即使是夏目漱石看到这一幕,一定也会心潮澎湃吧——
平胸的就当是赠品的话,这作看起来还不错?诸位,我喜欢奶子